紅外探測器作為安防、消防及智能控制系統的關鍵感知元件,長期暴露于復雜環境中,易受灰塵、濕氣、溫變或電磁干擾影響,導致靈敏度下降、誤報頻發或失效。盡管結構看似簡單,但其光學系統與電子元件對潔凈度和穩定性敏感。建立
紅外探測器科學的定期維護制度,是保障其長期穩定運行的核心舉措。

一、每日/每周基礎檢查(適用于關鍵場所)
目視外觀狀態:檢查外殼是否破損、變形或被遮擋(如蜘蛛網、貼紙、油漆覆蓋);
確認工作指示燈:正常應有規律閃爍或常亮(依型號而定),異常熄滅可能斷電或故障;
清理周邊障礙物:移除探測路徑上的新置家具、綠植或臨時堆放物,避免形成盲區。
二、每月深度清潔與功能測試
鏡頭清潔:
斷電后,用干燥無絨軟布或專用鏡頭紙輕拭紅外窗口;
若有油污,可蘸少量無水乙醇(濃度≥95%)擦拭,嚴禁使用丙酮、氨水或普通玻璃水;
步行模擬測試:按典型入侵路徑行走,驗證報警響應是否及時準確;
檢查安裝牢固性:緊固松動支架或螺絲,防止因振動偏移探測角度。
三、每季度性能校驗
靈敏度驗證:使用標準熱源(如專用測試棒)在指定距離觸發,記錄響應時間與穩定性;
環境干擾排查:
檢測附近是否有新增熱源(如新裝燈具、暖氣)或強光直射;
用萬用表測量供電電壓,確保在額定范圍內(如DC12V±10%);
無線探測器電池檢測:更換電量低于80%的電池,避免低電壓導致通信中斷。
四、每半年專業維護
內部除塵(由授權人員操作):在斷電狀態下打開外殼(僅限非密封型),用防靜電刷或壓縮空氣(≤0.2MPa)清除電路板積塵;
光學組件校準:對高精度熱成像或對射式探測器,使用校準儀驗證光軸對準與信號強度;
軟件/固件升級:通過管理平臺更新算法,提升抗寵物誤報或環境適應能力。